|
4月3日,“弘扬国学·传诵经典”全省高校中华优秀传统经典朗诵会暨“明礼知耻·崇德向善在校园”启动仪式在贵阳孔学堂举行。我校党委书记陈扬出席仪式,党委宣传部部长邹晓青、校团委书记张婷、文学院团委书记陈亦桥陪同前往。 活动旨在全省教育系统迅速掀起“明五礼知五耻”道德教育和积极践行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热潮,增强学生的道德判断力和道德荣誉感,提升教师爱岗敬业、无私奉献、教书育人、为人师表,争做人民满意好教师的意识和能力。 省教育厅厅长霍健康在仪式上表示,大中小学要把国学经典和核心价值观纳入课堂教学,融入各学科教学。要构建真正的载体,高校建设文化书院,中小学建设“道德讲堂”,每周一讲,师生同论。 启动仪式上,贵州大学、贵州师范大学、贵州民族大学、贵阳医学院等高校的学生身着传统汉服,进行了汉服展示、茶道、优秀传统经典朗诵等表演。通过这些方式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力量。 我校选送节目《仁者之梦》由文学院学生孙正楷、雷超共同朗诵。值得一提的是孙正楷同时是《仁者之梦》的作者,这使得该节目是仪式上唯一一个由作者本人亲自朗诵的原创作品。 出色的作品,加之两位同学的精彩演绎,让现场的观者对朗诵节目《仁者之梦》赞扬有加、映像深刻。 图/文 石洋附:《仁者之梦》全文作者 孙正楷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西周末年,礼乐崩坏,诸侯混战,民不聊生。有一位老者,穷其一生,要改变这个世界。他天命之年离开父母之帮,“以期月而已,三年有成”的勃勃雄心,以“天下为公、世界大同”的盛世之梦,周游列国,推行仁政。在居无定所、颠沛流离之中,面对冷遇,他没有气馁;受到围攻,他没有灰心;遭到迫害,他坚守信仰;厚养而不用,他不改初衷!就这样,疲惫的车轮,碾过了十四个春秋,贪婪冷酷的现实,最终容不下他追求世界大同的仁者之梦。当他拖着着羸弱的身躯,走到一条小河边,对着水中斑白的的双鬓我们听到一声轻叹:“逝者如斯夫。” 他后悔了吗?绝没有。 只是,他老了,实在走不动了。但在他的心中,仁者无敌,没有谁能阻挡大道之行。从此,他开始删《诗》、《书》,订《礼》、《乐》,修《春秋》当他最终离去的时候,却以自己的思想照亮了万代千秋他就是孔子,中华民族的至圣先师 克己复礼、天下归仁,是他的圣贤之心、他的不变信念大道之行,天下为公,是他的大同思想,他的仁者之梦。 他走了,走得很从容。因为他知道,他的仁者之梦激励着更多的后人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北宋末年,强寇暴乱,乱军指向杭州,民众四散逃难城南钱塘江码头,逃亡船只早已备好,一位钱姓的大儒却不肯离去,朋友不解地问他:“为什么?” 他平静地说:“我们读书人,一辈子都在说圣贤之道,说爱国,说死节,可死到临头时,却没有人愿意去做,那儒者,不就成了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了吗?我辈儒者,每年都该死几个人,死几个……有名字的人,死在屠刀之下,死在金殿之上,死在千万人的眼前。我死在这杭州城,也是要提醒大家,大乱来临确实有人抵抗过的,免得后人热血沸腾之时,找不到可以说的名字……”他最终倔强地留了下来。当日,杭州失陷,次日午时,在烈日的照耀下,土黄的广场上,一颗不屈的头颅落在了屠刀之下,告诉世人,有个姓钱的大儒,在这里,做了一个儒者应做的事情。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为了“天下为公、世界大同”的仁者之梦,多少仁人志士,“文死谏、武死战”,为国家慷慨赴难、为生民奔走呼号: 大唐宫阙,魏征紧追太宗犯颜直谏痛陈“水可载舟、亦可覆舟”的道理。 大明朝堂,海瑞痛骂嘉靖“置天下苍生于不顾”,不怕杀头、不怕罢官。“扬州十日”,史可法一介文臣统兵抗清,忠肝烈胆、光照日月; “嘉定三屠”,黄淳耀、侯峒曾文弱书生、挺身抗暴,儒者之勇,百世可师;戊戌六君子慷慨赴死,开变法自强之路;七十二烈士碧血黄花,启民主共和之门;还有五四运动、一二九运动,多少手无缚鸡之力的师生们手挽着手,反帝爱国、抗日救亡,形成了势不可挡的狂飙洪流! 这是一些文弱的书生们呀,在国家危亡、民族危难之际,他们如何能够义无反顾,挺身而起,爆发出如此惊人的能量?因为在他们的血液里,都流淌着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的文化血脉,在他们的胸怀中,都烙刻着“天下为公、世界大同”的追求和梦想。 这个梦,闪烁着古今圣贤的思想光辉;这个梦,承载着历代仁人的未竞之愿。 这些书生以死捍卫的仁者之梦,不就是我们正在追求的“中国梦”吗?是谁说,百无一用是书生?你可看见地下奔涌的岩浆,亘古昭示着华夏五千年不灭的梦想! 我校孙正楷(左一)与雷超 汉服展演茶道表演陈扬书记与我校师生合影留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