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眼家国,一梦飘絮

2013年08月26日   

   

我时常在想,人活着的意义何在?可始终想不明白。似乎这样的问题太大,不是我的年龄和能力所能回答的。然而我的大脑却又从未休息过,每天它都在想,不停的想。甚至是我睡着,它也不曾偷懒,还在勤劳地为我织就无数多彩的梦:粉色的梦、红色的梦、黑色的梦、白色的梦……它们中有些让我笑醒;有些让我的未来提前在大脑呈现;有些让我害怕再次入睡;有些我醒后就已彻底遗忘……我就是这样一直的想不明白人为什么要做梦,可有一天我突发奇想了,也许,人活着就是得做梦、得有个盼头,否则还活个什么劲?  

一个人是如此,一个家也是如此,一个国更是如此。因为有梦,一个人才能从一无所有到事业有成,一个家才会越来越富足和幸福,一个国家才能崛起与腾飞。  

从某一个意义上来说,我是不知道改革开放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因为说实在的,那时候,在这个世界上,还没有我。开放前什么样,具体的我不知道,那我又该如何去进行所谓的比较?于是,我只能从我的记忆开始,用我简单却真实的感受去记录家、国那些事。  

赶上90后的早班车,我出生在贵州乌蒙山下的一个小山村。对于出生时的家乡面貌,当时作为新生儿的我自然是毫无印象。后来听父亲说,我出生的那会儿,家里还没有电,照明使用的是煤油灯。拉电线、栽电杆已经是我快周岁时候的事了。等到我能记事的时候,电灯是已经装上了,不过光线很暗,而且只要有点雨就直接停电。也许是因为这原因,暗暗的光线照不散所有的黑暗和固有的封闭。那时,通讯的唯一途径是写信,可是能写信的都是有点文化的人,大概那时全村也是没有几个的。至于其他人,如果有什么事得通知自己的亲朋好友,要么是经过很长的步行亲自上门拜访,要么是请顺路的熟人给带个口信,而其间的时间延误和内容误差可想而知。  

那时候,在我眼中的世界除了春天是彩色的,其他时间都过于单调。因为人们的衣服都是黑的、灰的、白的、深蓝的,而如粉的、黄的那些鲜艳的颜色非常少见。着装款式也是男性中山服,女性老式西装加碎花或纯白衬衣,千篇一律。不过,始终是有改革之风在吹着,沿海的“开放”多多少少也通过些小渠道传到了边远山区。村里还是有那么几个爱打扮的未出嫁的大姑娘,偶尔时髦的穿那种毛线背心套衬衣搭黑色的健美裤,这样的打扮,是那时我认为最漂亮的。在我的童年里,玩具是奢侈的,我的“游乐场”是每天和小伙伴们趴在地上玩泥巴的打谷场,那样的童趣虽说有点透着“可怜”,但却天真而开心。那时人们晚上的生活也是单调的,没有可娱乐的项目。晴朗的夜晚还有月亮和星星可看,在这样的夜晚,老人们也还愿意讲讲那些神仙鬼怪的传说,如此这般,算是有趣的。可是,一年也不总是晴朗啊!更不会总有星星。过去那么些年了,我已经无法想象和理解人们当初是怎么无聊着过的。就这么无聊着,无聊着、无聊着不知什么时候,在城里工作的伯父给爷爷奶奶弄了一台小小的黑白电视。从此,每到晚上,我们家可热闹了,晚饭刚过,左邻右舍就都集聚在我们家,直到电视剧结束了散去。说真的,虽说是自身经历,可再回首的时候,我却已经理解不了那种只有一个台,专心等着看一部电视剧,电流声几乎掩盖了电视里的对话声,“雪花”都快把人影给抹掉的“兴趣”为什么会有那么大的吸引力?  

童年的我,眼里的世界就是我们村。那时候我最羡慕的幸福就是过年能像“富人”们一样吃肉,而不是用很少的油煎汤煮白菜。还有,是能像“富人”们一样穿新衣服,没有补丁。可“那时候“的色彩的确太浓,连上帝似乎也不愿放弃让年轻家庭受穷的机会,无论父母怎么努力,我们的生活依然十分拮据。而那时候的人们,如果想要显阔,也是非常的简单,只要探亲访友时能提一瓶瓶子酒,拿上一包白糖,一罐水果罐头。  

后来,我上学了,世界的色彩开始丰富了,但我能感受到的速度却不太乐观。还好我眼中的世界也还是不够大,毕竟书本给我的外面的世界太抽象,再加上很小的年龄也限制了我的思想。所以我没有比较,就无所谓失落。就这样,我快乐的走过了小学。中学我去了镇上,我周围的世界真的开始变了。走读的我早出晚归,中午得在街上凑合一顿,不经意间,好吃的越来越多,女孩的衣服颜色款式也开始丰富。可整个我的世界中还是充满着褪不掉的封建色彩。高中,我考入县城,开始去的时候,同学们都还是比较朴素,物价也不是太高,买一整套衣服就是个百八十块。我到高三时,缘于我国的蓄势待发已到了一定程度,经济发展速度便明显加快,于是少数同学开始讲究名牌,也开始打扮和染发,但是有谁稍微穿得“暴露”点,还是会引来大家异样的眼光。经历高考蜕变,我幸运的考上了大学,到了省城。此时的经济发展速度超越了离弦之箭,而随之的物价上涨也的确是惊骇了一时。  

现在,我眼中的世界已不只是原来那个落后的小山村。通过电脑,我能看见全中国,看到全世界。绚丽的色彩撞开了封闭,人们的衣着丰富起来,也随意起来。即使那种“节省布“式的设计还是会令不少年纪大的老人咂舌,但至少,像我父母那样年纪的人是能接受了。  

人走出来了才会把目光往回看,现在我出生的那个村庄,已经有幢幢洋楼林立,高速公路环绕。未封闭的路段,路边还有酒楼呢。人们的生活水平的确高了,往人家里一看,电灯造型都花式了,很漂亮,而且光线很好。由于是牵的高压线,打雷下雨几乎不影响家庭的正常用电。现在啊!农民家里的电视都是彩色的,户户都有,屏幕大、效果好,有五六十个台可供选择。讲究点的家庭装的电视甚至还是液晶的。冰箱解决了蔬菜水果放不久的难题,空调让室内四季如春,太阳能热水器让洗澡变得像上一趟卫生间一样的简单。并且现在的农村孩子都拥有一堆样式不一的玩具,妇女们也会追赶一下时髦,知道哪年流行什么款式什么颜色的衣服。  

 “中国梦”,一个绵长的梦,一个聚集了几代人心血的庞大工程,一个远远还没到尽头的接力赛。我们都知道,中国历经百年沧桑后于东方升起,建立了新中国。立国后又硝烟不绝,坎坷弥漫,一路弯弯曲曲到改革开放,才算是又开始在世界重新站稳脚跟。是啊!改革开放这一伟大创举,翻开了中华之新篇章,推动了中国与世界接轨的进程。新的政策、新的理念把中国推上新的发展轨道,从此便开始改写中国落后的历史。改革开放还像美容师似的,用短短几十年的时间给华夏大地来了个彻底的改头换面。  

经济特区大胆探路,牵引整个中国经济发展。“走出去”与“引进来”相结合实现了中国的经济总量到2006年进入全球前四,人均收入接近2000美元的巨大跨越,强国之梦初现曙光。改革开放的成功首先是改革方向选对了:改革坚持了市场化方向,开放坚持了国际方向。走市场与计划相结合的道路,支持国际合作,大大推动中国经济的发展。其次是改革开放的基本战略正确,中国经济改革先从农村开始,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采取梯度开放的方式,从沿海到内陆,从个别向普遍进行推广,先富带后富,以达到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的伟大目标。而且,自从我国提出了“以人为本”的口号,我国的医疗、卫生、教育等事业均得到较大程度的完善和发展。  

温饱问题已不是问题,首先,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成了无形的保障。其次,还有政府提供的各种福利,经过短短三十来年的不断完善,政府对那些无法自理、老弱病残者的基本生活,都出台了相关政策予以保障。而对那些留在家种地的农民,政府也有相应的扶持,只要勤劳肯干,营造一个温馨的小家是毫无问题的。那些有点头脑的人甚至还从此起步,拥有了自己的小农场、大棚、农庄等致富生财之道。近几年,针对农村还存在着那么些少数住着危房、又有不起房的人,政府便采取福利房的方式给了他们一个“家”。比起过去,老百姓的生活真是越过越红火、越过越幸福。  

由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到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由突出经济发展到重视文化软实力,中国的发展成就举世瞩目,但离强国之梦的实现还是有一段距离。况且中国现在正处于发展的“瓶颈”阶段,在继续向前发展的道路上势必充满了挑战。这就很需要各族人民团结起来共同应对,把“中国梦”当成全民族的梦去努力和奋斗。尤其是身处落后贵州的人民,更是要“继承和发扬优良传统,戮力同心共筑贵州‘中国梦”。  

贵州是中国的短板,如果贵州崛起,势必会降低对中国腾飞的阻力。所以我们贵州人自己得更加努力,并有效地与全国各方援助力量相结合,抓住良好机遇打造经济发展新贵州。我们都相信,通过一代一代的努力,迟早有一天,“中国梦”会成为真实世界中的美景。  

当前,贵州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下,正在打造工业强省、建设旅游大省。如此机遇,我们不能错过,且要好好把握和利用。也许一个人的力量真的很微薄,但一代人的力量是巨大的。我们也许做不了伟人,但只要人人尽一份力,我们也便能成就伟大的事业。我是一名师范生,从小喜爱教师这个职业。这辈子没有多大的宏愿,所以打算毕业之后就回老家,当一名普通的老师。虽说这样对社会的贡献是很小,但也算是能为祖国的基础教育事业添砖加瓦了。  

中国梦!扎根在每个中华儿女心中的强国梦!因为历史的旧伤我们没忘,所以我们在努力,我们的努力就是中国明天的新希望。梦回唐朝,再赢世界尊荣;梦圆世界,重写华丽篇章;梦向未来,造就盛强中国!  

   

   

   

   

   

   

   

   

   

   

上一条:梦在故乡
下一条:小屋的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