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军科同志在2012年全国城市战线共青团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2012年03月22日   

 2011年,城市战线紧紧围绕扩大组织覆盖、服务青年成长成才等方面的重点工作,不动摇、不松劲,扎扎实实、任劳任怨,取得了新的进步。在此,我代表团中央书记处充分肯定大家取得的成绩并衷心感谢大家一年来的辛苦工作!

  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贯彻落实共青团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安排部署2012年城市共青团工作。刚才,6位同志分别介绍了他们推动重点工作的经验和体会,很有代表性,希望同志们结合本地实际,虚心学习借鉴。

  下面,我就今年城市共青团工作讲四点意见,供大家参考。

  一、深刻把握当前城市共青团工作的特点、规律和要求

  城市共青团工作以城区常住青年中的经济活动人口为主要工作对象、以履行团的四项基本职能为主要工作任务,是共青团全局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伴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进程,青年人口由农业向非农产业、由农村向城镇的转移持续进行,城市共青团工作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城市各类社会组织聚集,社会分工细密,人的生产与生活空间分离,以业缘为主的人际关系更具有"陌生人社会"特点,这是国内外城市的一般性特征。除此之外,我国正处于城乡统筹发展、区域协调发展、产业结构调整进程中,人口大规模、高频率、跨区域流动是当前我国城市特有的重要阶段性特征。在此背景下,城市青年既有成长就业、情感婚恋、身心健康、社会融合等方面的普遍需求,同时又有多样化的个性需要和发展目标。但无论时代怎样发展,共青团作为党领导的先进青年的群众组织、作为党的助手和后备军的性质没有改变,青年是国家和社会的未来的自然规律不会改变。这是我们做好城市共青团工作需要把握的基本方向。

  为了顺应我国城市经济社会发展和青年群体变化,2007年团中央调整了机构设置,开始整体谋划、系统推进城市青年工作。经过全团几年来的艰苦探索和实践,我们对城市共青团工作形成了一些初步认识。第一,建立形态多样、分布广泛、有机联系的基层组织是其它一切工作的前提。共青团工作本质上是做"人"的工作,没有稳定有效的组织联系渠道,就难以应对各不相同、数以亿计的青年,也难以形成工作成果的累积;离开一个个现实存在的基层组织,谈资源共享、区域推进就是空话。正是基于这个认识,这几年全团着力强化城区、街道、社区层级化组织体系,同时大力推进非公企业、驻外团组织、青年自组织等非层级化基层组织建设,新建了27万多个基层团组织,形成了条块结合、互为促进的区域化工作格局的雏形。第二,洞悉社会机理、提高社会动员能力是推动城市共青团工作的重要保证。狭义地看,社会机理就是社会组织或社会成员在一定环境条件下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规则和原理。团组织是先进性和群众性相统一的组织,不能仅仅依赖党政资源支持,否则,难以完全满足政治社会化的需要,难以克服群众组织"行政化"倾向的问题。必须在努力争取党建带动的同时,顺势从客观存在的市场机理、社会机理中寻求推动工作、动员资源、引导思想的结合点,真正使团的基层组织扎根于青年的社会生活中。这几年各地在推动非公企业建团、街道组织格局创新、见习基地建设、青年文明号创建等工作中都有好的经验。第三,提高工作的科学化水平是推动工作取得实效的重要手段。团的工作是在很有限的人力、物力、财力资源和时间条件下开展的,以影响人的思想为根本目的的复杂劳动,越是这样,越要注意内容设计、工作机制的科学性,真正从青年的内心需要出发、从所处的社会环境出发,找到团的组织存在、组织运行的必然规律,克服"一阵风"、形式化等问题。建立数据分析、信息台账、考核评估等工作机制的目的就在于此。近年来,我们试图在共青团工作中引入更多科学管理的理念和手段,但仍有少数同志不能适应这样的工作方式。共青团工作最终是做"人"的工作,我们工作对象有多少?做了多少人的工作?做到了什么程度?如果我们一概不知,说出来的都是概念,其结果就是干与不干一个样,干多干少、干好干坏一个样,我们怎么对社会交待?怎么对组织交待?怎么对自己交待?在这些方面大家必须要有清醒认识,否则,提高共青团工作的科学化水平就只是停留在纸面上的空谈。我们更为担心的是,一旦我们的专职团干部形成"大而化之"的工作习惯,将来难以适应其他岗位的工作要求。因此我们丝毫不能放松要求,丝毫不能懈怠。

  取得上述认识成果是对我们的鼓舞。但与城市共青团工作的复杂性、重要性、迫切性要求相比,我们对其工作规律的认识还处于初级阶段,各级团组织要继续坚持对的、改正错的、探索新的工作方法。

  二、围绕两条主线、把握三个关键,努力提高团组织覆盖的广泛性

  基层组织覆盖不广、力量薄弱仍是当前城市共青团工作最突出的问题。落实团的十六届五中全会要求,突出抓好"两条主线"、把握"三个关键",大力推进非公有制企业、新社会组织、青年自组织等非层级化组织的团建,在已有基础上把街道团组织建成联系青年的纽带、整合资源的平台、推动工作的枢纽,把握制度条件、工作设计、干部队伍三个关键增强组织活力,是今年城市共青团组织建设的主要任务。

  1.巩固街道组织格局创新工作成果,努力建设城市共青团工作桥头堡。去年,按照创新乡镇街道组织格局工作的总要求,全国4万多个乡镇街道完成了干部选配工作,这是重要的阶段性成果。全国6900多个街道配备体制内外、专兼职团干部8.2万余人,平均每条街道配备委员12人,街道团组织的干部力量大大加强,为拓宽联系渠道、争取社会资源、活跃团的组织建立了基础。今明两年的重点是围绕发挥"桥头堡"作用加强建设,着力抓好三个方面。一是联系辖区青年的纽带。街道团组织要大力推进非公企业、新社会组织、青年农民工聚集区团建,积极联系和培育青年社团和青年自组织,努力构建以街道团组织为核心,普遍联系各类团组织和青年社团的青年组织体系,把尽可能多的辖区团员青年凝聚在团组织周围。二是推动重点工作的枢纽。把全团重点工作的要求与街道实际情况有机结合,进行再设计、再转化。大家要认真学习最近国务院办公厅下发的《社区服务体系建设规划(2011-2015年)》,着重研究街道社区公共服务、市场服务、互助服务等方面的主要内容,了解在整体建设、资源投入、政策设计等方面的有关措施,争取对我们推动街道社区共青团工作有所启发。三是整合资源的平台。基于当前现实,立足社区推进区域团建还普遍受到资源不足的制约,街道更具备资源整合的基本条件。团的各级领导机关,特别是地市级团委和区县级团委,要大力争取党政支持和社会资源,为街道团组织开展工作提供工作经费、活动场所等资源支持。同时要帮助街道团组织完善分工协作、工作例会、议事决策、考核激励等工作机制,不断增强自转能力。

  2.毫不动摇、毫不松懈地推进非公有制企业团建。有关统计显示,全国共有企业法人495.9万家,其中非公有制企业390.1万家,建立团组织的只有 31万家。建团数远低于建立党组织数和建立工会数,城市战线必须正视差距,树立长期克难攻坚的思想。我们曾经提出过两个阶段目标,即到团的十七大时,基本跟上党建步伐,非公企业建团数量达到50万家;再用5年左右时间在限额以上非公企业建立100万个团组织。这个目标要求没有变。今年确定的目标任务是在非公企业独立新建团组织9万家以上。抓好今年非公团建工作,要注意四个方面。一要善于乘势而上。今年是全党确定的"基层组织建设年",创先争优活动将继续深化,围绕社会管理创新这一重大课题将陆续推出一系列实质举措,这都是推动团建的有利契机。各级团的领导机关要实事求是地向党组织汇报团建的现状,把团建纳入党建格局一同推进。比如,福建、云南、陕西、新疆、山东等省区,党组织对团建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为推动团建工作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二要用透既有路径。经过前两年的探索,全团积累了一些有效的建团路径,如党(工)建带动,行业推动、园区联动,活动驱动等等,要进一步梳理社会机理,丰富有效路径。三要注重工作效率。非公企业团建最主要的目标是联系和影响更多青年,不但要看建立了多少团组织,最根本的是要看联系了多少青年,组织起来多少共青团员。要优先抓好从业青年多且企业运行稳定的限额以上企业建团,对于一些大中型企业,团的领导机关要直接负责推动其建团,不能简单地把工作层层压给基层。四要建设好已成立的团组织。团的各级机关既要靠前指导、加大支持,也要善于发现青年中存在的内生资源和创造活力。今年将在非公企业团组织中广泛开展"达标创优"活动,要对照创建标准普遍争取达标,在达标的基础上争取创建优秀团组织,努力提升非公企业团组织的整体活力。

  3.加强国有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等基层团组织建设。国有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是共青团的传统工作领域,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同样面临不少新的课题。国有企业团的工作要注重完善企业内部基层组织,加强对控股和参股企业的组织覆盖,把非正式用工青年纳入团的工作体系。机关事业单位团的工作要从巩固党的执政基础,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实践要求和青年成长需要出发,帮助青年深入了解国情、深入人民群众、增强宗旨意识、坚定理想信念,不断提高工作能力和政治素养。当前,城市的青年自组织发展迅速,成为城市青年人际交往、社会参与的重要载体。2007年全团调研显示,自组织成员中的80%是青年,80%的青年自组织在城市。城市团组织要把青年自组织纳入工作体系,主动联系和沟通,加强服务和引导,争取把具备条件的青年自组织纳入团的组织体系。

  三、立足形成社会功能,努力提高服务青年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服务青年是团的重要职能,也是增强团组织吸引力、凝聚力的重要手段。我们所讲的服务青年是在党和政府依托行政力量服务全体人民的大格局要求下,针对广大青年特定成长阶段的典型需要所开展的部分服务,最终目标是让青年增强对党的认同。我们要看到,只有在服务主体和服务对象之间建立确定的印象,使服务形成社会功能,才能减少"陌生人社会"因信息不对称造成的效率损失。这就要求在多个服务主体同时能为青年提供各类服务的情况下,团组织服务青年的工作要形成不可替代、具有稳定性和有效性的社会功能。我们常说的"形成品牌"就是这个意思。要把能否形成社会功能作为对团组织服务青年工作的一个重要判断准则。

  1.关于就业创业见习基地工作。见习基地工作已经是我们服务青年就业创业的常态化工作,但这更考验我们的工作深度和工作韧劲。从近两年实践来看,见习基地工作中出现了一些新情况。一是见习主体发生明显变化。按照当初的工作设计,参与见习的主体包括已毕业未就业大中专毕业生、应届大中专毕业生、下岗失业青年、青年农民工等,而现实情况是高校在校生成为了见习主体,青年农民工急于找到工作而不愿参加见习。基于这些情况,见习青年主体就要做出相应调整,青年只要愿意参加见习,我们都应该给予支持,城市战线要主动与学校战线做好配合。二是政策环境的变化。当初我们主要基于社会和市场机理提出了建设见习基地。这几年国家出台了一些见习补贴政策,但由于多种原因,相当多的省还没有把政策打通,出现了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的见习基地能得到补贴,而团组织的见习基地则难于得到补贴的情况,成为了我们推动工作的掣肘,这个政策壁垒要努力打通。三是一些见习基地质量不高,个别见习基地存在简单用工情况。我们的工作策略要根据这些情况的变化作出相应调整,强化工作理念,增强工作韧劲。第一,要大力倡导见习理念。既要看到创业对就业的带动效应,也要看到必要的就业技能积累对就业创业的支持作用,要引导更多青年认识到参加就业见习是完整学习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见习过程中提高就业能力、增强社会化技能、培养劳动观念、实现自我成长。第二,要着力建设一批高质量的见习基地。城市战线已经建立了约3.7万家见习基地,客观地讲,处于闲置状态的挂名见习基地不在少数。下一步要对见习基地做适当梳理,通过"星级创建"活动等办法,对做得好的见习基地给予鼓励,提高见习基地质量和管理水平。第三,要积极探索有效对接模式。从实际情况看,组织青年上岗见习仍然是我们当前工作的软肋,大家在这方面要多想办法,要把组织青年见习作为见习单位扩张性用工的选择过程,探索一些稳定有效的组织对接模式。

  2.关于城市青年创业服务工作。城市创业具有自身特点,创业项目差异性大、创业成本较高、市场风险管控较难、陌生人社会征信成本高等,但也存在创业要素比较聚集、创业空间比较广阔、创业服务体系比较完备等有利条件。我们初步考虑是以创业贷款为核心,完善城市青年创业服务体系,增强服务青年创业的便利性和有效性。一是继续深化创业贷款工作。进一步强化与金融机构合作,创新贷款担保方式,规范项目申报审批流程,争取政策性支持,尽可能多地为城市青年提供创业贷款服务。二是针对城市未就业青年开展创业服务。一方面借助政府或社会力量,依托楼宇商圈、孵化器、创业园区或电子商务平台,引导和支持青年开展知识型科技型创业。另一方面利用街道组织格局创新成果,发挥街道社区团组织的网络优势,引导和支持青年在居民服务业等门槛较低的领域创业。三是加强城市青年创业能力建设。围绕创业所需的阵地、人才、项目等要素,通过开展创业知识培训、组织青年企业家与创业青年结对辅导等方式,帮助创业青年提高创业能力、规避创业风险。通过建立创业青年俱乐部、创业联盟等,对创业青年进行组织化梳理,加强后续服务和培养。

  3.关于深化传统品牌工作。关于青年文明号活动,要研究青年文明号植入各类社会组织中的社会机理,不断拓展创建活动的参与面,特别是面向两新组织广泛开展;要继续组织窗口单位和服务行业青年文明号深化创先争优活动,做到活动和建设相互促进;要规范青年文明号创建、审核和管理工作,完善工作机制,形成整体合力。关于青年岗位能手活动,要以评选活动统揽企事业单位技能培养性工作,完善认定标准、培养方式和评选办法,努力扩大活动参与面。要注重活动对青年的思想引导,提高青年对提升技能的认识。现在有相当一部分青年对提升技能兴趣不强,这是很令人担忧的。我们要帮助青年认识到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随着生产力发展,社会生产的手段会发生分化,机器劳动将会替代大部分人的劳动,或者把人的复杂劳动拆分为简单劳动,但是机器永远代替不了人。人要力争不被淘汰,就要提高简单劳动的熟练程度,或者在劳动中提供机器所不能代替的价值。这就是青年需要学习技能的重要原因,不这样做就最终会被淘汰。要以"振兴杯"全国青年职业技能大赛为抓手,推动各级各行业团组织广泛开展技术竞赛活动,提高参与的普遍性,组织引导更多青年学技能、比技术、早成才。在开展青年岗位能手活动中,要注重活动的价值引领和导向。在社会垂直流动还不十分顺畅的现实下,动员更多普通青年劳动者通过参加活动成长为各级青年岗位能手,是对普通劳动者的尊重,是对其人力资本提升的价值认同,这对普通劳动者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四、创新组织管理体系,努力增强城市共青团工作的整体性和科学性

  我们的目标是建立一个条块结合的组织管理体系。一是强化层级化组织的属地管理功能。市、区、街道、社区是城市共青团主要的工作层级,是联系城市基层团组织的主要枢纽。从组织联系角度看,要努力形成"塔松"式组织架构,进一步拓展各个层级对基层团组织的联系规模,保证团的工作信号、工作指导直接到达更多的基层团组织。各个城市还要注意到驻外团组织是本地共青团工作的重要帮手,联系指导支持驻外团组织是自己份内职责。二是借助行业力量强化专业指导功能。要深入研究社会分工协作的专业化格局,依托行业性组织力量进行团的组织载体设计,增强组织建设的有效性。要借助行业组织的工作资源和专业优势,形成推动工作的整体力量。城市战线要继续发挥煤炭、钢铁、汽车、港口等组织平台作用,各地也要积极借助行业力量,大胆探索建立行业性组织平台和工作平台。三是合理利用组织资源,突出重点城市的骨干引领作用。城市战线共青团工作全面活跃的必要条件是一个个城市的活跃。要认真分析不同城市团的工作力量、工作资源状况,合理确定城市战线共青团工作的战略重心,建立重点城市联系调度制度,发挥重点城市的骨干引领作用,增强推进重点工作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同时还要注意工作之间的有机融合,相互构成资源支撑,形成整体推进的态势。

  同志们,2012年是不平凡的一年。我们的任务很重。希望城市战线的同志们继续心无旁骛、全力以赴、持之以恒地抓工作;继续勤奋学习、深入研究、准确把握城市共青团工作的规律,在攻坚克难中增长本领。以奋发有为的精神风貌、实实在在的工作业绩纪念建团90周年、迎接党的十八大召开。

上一条:让青春之歌响彻在贵州科学发展后发赶超之路上
下一条:2012年共青团宣传工作会议召开